中国严防美国大豆“洗产地” 进口渠道调整应对!2024年,来自美国的高粱、玉米、大豆等粮食进口量占国内粮食消费量的比重很低,而且基本都是饲料粮。这些品种的可替代性较强,国际市场供应充足。
随着中国采取增加关税等方式系统性降低对美国大豆进口,为制止美国大豆出现“洗产地”等现象,国内相关进口产业链正在出现一系列相应调整。措施包括收紧相关检验检疫措施,新增对种衣剂残留、麦角菌、杂草种子等指标筛查;进口商需提交大豆原产地熏蒸证明、港口装卸记录、运输温度监控数据等证明文件;监管方面也在联合巴西、阿根廷等主要大豆供应国,构建区块链溯源平台,收录每批进口大豆从种植到运输的相关数据。
以加强检验检疫为例,进口大豆属于法定检验商品,海关依照商检法规定实施检验。因进口大豆大多属于转基因产品,监测体系分为多个层面,包括转基因品系确认、有害生物检疫、品质检验等。3月初,海关总署发布相关公告称,在进口的美国大豆中检出麦角菌和种衣剂大豆,决定暂停3家涉事企业的大豆输华资质。
政策调整后,对进口大豆货船的检查模式也有所变化。此前采用“每五船抽查一船”的随机检查模式,目前或已变更为全船逐批检验。区块链溯源平台被认为将在大豆溯源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通过构建平台纳入每批进口大豆从种植到运输的全程数据,包括种植地GPS坐标、收割时间、运输船舶轨迹等多项关键信息,实时上传至区块链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