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笔存取超5万或将无需登记!金融机构反洗钱监管规则迎来重大调整。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和中国证监会联合发布了《金融机构客户尽职调查和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意见征集截止日期为9月3日。
新规中最显著的变化是取消了2022年版监管规则中关于个人办理单笔5万元以上现金存取业务需“了解并登记资金来源或用途”的硬性要求。然而,对于现金汇款、实物贵金属买卖等一次性交易金额超过5万元的业务,金融机构仍需开展尽职调查,并登记客户身份基本信息,留存有效身份证件或其他身份证明文件的复印件或影印件。
此次《征求意见稿》是在2025年1月1日新修订的《反洗钱法》正式施行背景下制定的,核心目标是预防洗钱和恐怖融资,维护国家安全与金融秩序。文件确立了客户尽职调查的“风险为本”原则,要求金融机构根据客户特征和交易活动的风险状况采取相应措施。
具体体现为两个方向:一是低风险情形简化调查,允许金融机构对风险较低的客户或业务关系采取简化尽职调查措施;二是高风险情形强化调查,对被识别为高风险的客户或交易,要求金融机构采取更严格、深入的尽职调查措施。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王新提到,反洗钱法修订过程中体现了立法机构对“动态平衡”的追求,在强化反洗钱监管的同时注重保护单位和个人正常的金融活动与隐私信息。在多个修改稿本中,立法机构逐步加大了对正常货币流转和金融服务的保护,增加了对个人隐私的保护规定,并明确了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泄露反洗钱信息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