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上海多个区教育局在上海政府采购网密集发布采购意向公告,计划为三、六、七、十年级学生统一配备运动手环,总预算金额约1.4亿元。这些手环主要用于监测心率、记录运动数据和辅助教学管理。这一举措在社交平台上引发争议。支持者认为,学生运动手环可以提升体育课质量、青少年体质健康并保障运动安全;反对者则质疑其隐私风险与实际效果。
8月26日,据不完全统计,嘉定区、静安区、松江区、金山区、黄浦区、奉贤区、长宁区、普陀区、徐汇区、杨浦区、闵行区等12个区教育局已在上海市政府采购网上公布相关采购意向公告,合计预算总金额超过1.4亿元。以嘉定区为例,拟投入约2480万元采购10.88万套运动手环及其配套设备,用于体育课数据采集与学生运动安全监测,3年内完成所有学生全覆盖。单套采购价格平均不超过229元。
家住奉贤区的陈女士提出自己的疑虑:“又多了一样天天要戴的东西,上课戴,课间戴,回家还戴吗?”她表示,孩子上七年级,学习压力大,每天能动的时间不多。她担心手环是否真能带来运动的动力,还是仅仅搞形式。类似的声音也出现在网络讨论中,有网友表示虽然初衷是好的,但“别为了监测而监测”。有人提到孩子戴过类似手环后皮肤过敏,还有人认为学生运动靠数据监测不如给他们真正的空出时间和空间去玩。相较之下,也有网友支持的声音,认为手环能实时监测心率,万一学生剧烈运动时出现身体问题,可以提前干预,而且免费佩戴挺好的,希望能增加体育锻炼时间。